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商代青铜觚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其流失多与20世纪初期文物走私潮相关,部分经古董商转售至欧美

文物描述

形制‌:通高25-30厘米,喇叭口、细腰、高圈足,腹部常饰兽面纹或夔龙纹,部分带“十”字镂孔及铭文(如“父乙车衢”“黄”等)。 ‌纹饰‌:三层花纹(云雷纹底+浮雕主纹+扉棱装饰),兽面纹双目凸起,圈足多配弦纹,体现“黄家富贵”风格

历史背景

青铜觚盛行于商中晚期(约前14-前11世纪),与爵组成礼器核心,用于祭祀与贵族宴饮,西周后逐渐衰落。其形制演变(如陶觚→铜觚)及纹饰风格(从简素到繁缛)反映了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飞跃与社会等级制度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