兕觥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商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泉屋博古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9xxxx8706
流失过程
清末河南安阳殷墟盗掘流出,1903年住友春翠经古董商藤田弥助购藏
文物描述
商晚期青铜盛酒器,属仿生动物造型礼器(兕即犀牛类瑞兽),兼具祭祀与宴饮功能,通高未公开(参考同馆虎卣35.7cm推测属中型器),椭圆形腹,圈足承托,带盖与流鋬。盖作带角兽首形,流(倾酒口)与鋬(把手)分置两端,兽角、双目及獠牙以高浮雕突出,腹部浑圆象征兕体。盖面饰雷纹衬底的浮雕兽面,腹部主体为象鼻龙纹——象首下垂长鼻构成主纹,辅以云雷地纹及羽状扉棱,体现殷墟二期典型风格。
历史背景
诗经》印证:《卷耳》载“我姑酌彼兕觥”,表明其为周代贵族宴饮重器;商人更赋予其“通灵媒介”属性,用于灌祭降神,象纹象征南方方国贡纳(中原无象),龙纹代表王权,反映商王朝对异域资源的掌控。乾隆朝曾将此类器归为“匜”(水器),后经王国维考据正名为“兕觥”(酒器),与爵、卣组合使用,在祼礼中盛装秬鬯香酒,通过兽首造型强化人神沟通。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