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伯鬲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西周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泉屋博古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9xxxx8706
流失过程
1910年,住友春翠通过商会会长山中定次郎以1200日元溢价购得(同期普通工人月薪约15日元),纳入其“泉屋”青铜收藏体系
文物描述
浅腹设计,口沿外折上翻形成宽缘边,束颈明显,袋足较浅且低裆,体现西周晚期向春秋过渡的造型演变,肩部饰一周凸弦纹(线纹),腹部满饰纵向凸棱纹(垂线纹),模仿早期陶鬲的绳纹遗风。凸棱纹简洁硬朗,与上海博物馆藏伯夏父鬲的垂鳞纹形成对比,反映地域风格差异,袋足内侧可见范铸接缝,足端平切无底范线,属西周晚期分铸法典型工艺。
历史背景
"戏"氏见于陕西扶风庄白一号窖藏青铜器群(如戏伯鬲共出10件),属西周畿内贵族,结合同铭上海博物馆藏戏伯鬲(深腹高足款),推测为同氏族不同分支的宗庙祭器,从西周宗庙到朝鲜王庭,再至京都展柜,戏伯鬲的浅腹袋足间承载的不仅是黍稷馨香,更是东亚文化交融的无声史诗——当伊藤博文抚过它冰凉的凸棱纹时,不会想到这件周人炊器,终成住友泉屋里一盏照见文明流转的孤灯。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