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父乙爵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清末民初盗掘猖獗,许多“父X”铭文爵流失海外,近年部分通过拍卖或捐赠回归。

文物描述

商周时期青铜饮酒礼器,典型三足带流造型,鋬(把手)便于持握,口沿立双柱。器身饰兽面纹或云雷纹,腹内铸“父乙”铭文,表明为祭祀父辈“乙”所作。此类爵是商周贵族祭祀、宴饮的核心器物,兼具礼制功能与艺术价值,反映早期中国的祖先崇拜与社会等级制度。

历史背景

作为"爵觚制度"核心器型,与觚配套使用,是商周贵族阶层"明贵贱,辨等列"的重要礼器《礼记·礼运》载"玄酒在室,醴盏在户",反映爵在祭祀中的核心地位 "父乙"铭文体现商代特有的"日名制度",以天干为祖先命名(如太甲、武丁) 与甲骨文记载的祭祀体系相互印证,常见"翌日乙酉,又(侑)祭父乙"等卜辞记录 商晚期青铜铸造技术成熟,采用复合陶范法 安阳殷墟出土爵范证明当时已实现标准化生产 商代重酒器(爵、觚),西周中期后逐渐被食器(鼎、簋)取代 西周早期仍延续商制,"父乙"类铭文减少,反映周人礼制改革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