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山水书画册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明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7643
流失过程
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本通过非法渠道收购了包括 明清书画 在内的中国文物,这些作品被称为“ 新渡 ”品流入日本。
文物描述
董其昌山水书画册包含十幅小品。每幅纵20.1厘米,横12.4厘米,融合了黄公望、王蒙等名家风格与个人笔墨创新。画册以行书笔意勾勒山石云树,展现传统技法多样探索,画面萧散淡逸,题跋直溯仿古渊源,充分体现了董其昌“拙中带秀”的艺术追求,是研究其绘画理论的重要实物资料。
历史背景
董其昌(1555—1636)是晚明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家与理论家,其山水书画册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创作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文人画转型期。这一时期,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主张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宗文人画传统,反对浙派院体画的匠气。该画册融合了元代黄公望的疏淡笔意与宋代米氏云山的墨韵,反映了明代文人“以古为新”的艺术追求,同时展现了晚明士大夫在政治动荡中寄情山水的隐逸心态。作品流传至日本后,对江户时代南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日艺术交流的重要见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