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贴银镀金双鸾走兽八花镜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泉屋博古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9xxxx8706

流失过程

1931-1945年日军侵华期间,贴金银镜所属的唐代高级铜镜成为重点掠夺目标。该镜于‌20世纪初(约1900-1910年代)‌被住友春翠购藏,正值中国清末民初的动荡期。

文物描述

八曲葵花形铜镜,属唐代贵族女性妆奁用具,盛行于8世纪(盛唐至中唐)‌,直径约19.2厘米(属中型礼仪式镜),镜缘厚约0.5厘米‌,镜背中心为半球形钮,外区划分为八瓣葵花形,每瓣独立装饰主题‌。铜胎表面錾刻0.1毫米深凹槽,嵌入银片后捶打压实,再火烧融合‌,金汞齐涂布银面,经6次烘烤褪汞形成金-银扩散层(防脱落关键技术)‌。

历史背景

双狮逐兔题材受波斯萨珊王朝猎狮纹影响,葵花瓣造型融合粟特金银器范式‌,缠枝牡丹中的‌卷须涡纹‌与西安何家村窖藏“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同源‌。鸾鸟为婚姻和谐之神(《山海经》西王母信使)‌,狮表权力,兔喻月宫永生,天马通神‌,双鸾走兽八花镜的学术争议,本质是唐代社会多重信仰交织的微观投射——佛教莲华与楚地芙蓉共生,鸾凤祥瑞包裹着生死哲思,西域金工催生却扎根于中原范铸。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