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西周蟠龙纹鼎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西周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吉美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2xxxx5129

流失过程

推测出土于陕西关中地区(西周王畿核心区),20 世纪初因盗墓盗掘流出中国,经欧洲古董商收购,1925 年入藏吉美博物馆,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流散海外的重要实例

文物描述

1. 尺寸规格:高 52 厘米,口径 40 厘米,腹深 25 厘米,重约 18 公斤,整体呈立耳、折沿、鼓腹、三柱足,造型庄重浑厚,符合西周早期鼎的典型形制; 2. 纹饰特征:腹部以扉棱为界,饰三组蟠龙纹 —— 龙首居中突出呈浮雕状,双目凸起(原可能镶嵌绿松石),身躯盘绕成圆形,龙鳞以线刻表现,线条细密规整,地纹为雷纹,柱足上部饰兽面纹,立耳外侧饰简化夔龙纹,整体纹饰繁简结合,威严中不失灵动; 3. 铭文情况:器内底无铭文,符合西周早期部分实用礼器的特征; 4. 保存状况:器形完整,无明显变形,三足略有锈蚀但稳固,表面覆盖均匀的绿锈,蟠龙纹因锈层较薄而清晰可辨,立耳与口沿处有轻微磨损。

历史背景

西周早期,统治者继承商代青铜礼器体系并加以改造,形成 “明贵贱、辨等列” 的礼制规范,鼎作为 “礼器之王”,其形制与纹饰被纳入等级制度。此件蟠龙纹鼎的龙纹风格与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相似,可能为王室赏赐给贵族的器物,反映了西周 “分封建制” 下的礼制传播。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