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半两钱(青铜货币)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秦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该馆中国钱币藏品主要通过20世纪初卢芹斋等古董商渠道流入,1930年代系统性收购时混入战国至秦汉货币组合,部分秦半两可能作为“研究标本”入藏,原始出土地信息多已缺失
文物描述
典型秦半两呈圆形方孔(直径2.5-3.7厘米),无内外廓,钱文为小篆体"半两",笔画方折如"半"字下横与"两"字上横突出,钱体常留有浇铸毛边与不规则穿口316。其形制源自战国秦圜钱,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将其定为全国标准货币,重12铢(约8克),象征"天圆地方"的宇宙观47。随着秦末经济衰退,钱重逐渐减至3-4克,至汉初演变为"榆荚半两"(重不足1克)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列国货币体系割裂,齐国的刀币易伤人,魏国的布币耗铜量大,楚国的蚁鼻钱规格不一,严重阻碍经济交流。秦国在惠文王二年(前336年)率先由王室专铸半两钱,确立国家铸币制度,为军事扩张提供经济支撑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