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纹兕觥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商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泉屋博古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9xxxx8706
流失过程
20世纪初经日本古董商(如山中商会)购得,原属中国清代高官盛昱或端方旧藏,后因战乱流出
文物描述
通高22.3厘米,重1.83千克,属中型青铜酒器,椭圆形腹,圈足,带盖;前端设大型管状流口,后置兽首鋬(把手),盖作立体怪兽形(前为虎首,后为牛首),前端虎首、后端牛首,背部浮雕蛇纹为脊,盖面饰夔龙、象、兔、鸟等动物纹,腹部中央饰羊角饕餮纹,流部至圈足横向排列夔龙、鸟、象、兔纹,鋬部浮雕径鸟缠绕夔龙,下方圆雕虎与小兽。
历史背景
动物组合纹饰(饕餮、夔龙、象纹)为殷墟晚期典型风格;与安阳妇好墓出土司母辛觥造型技法高度相似,作为酒器用于祭祀宴飨,兽形盖象征沟通人神,蛇纹脊背隐喻“天地轴”虎、牛、蛇、象等动物集于一体,反映商代“祸福相生”的巫教观念,兼具威吓与祥瑞寓意。象纹兕觥以诡谲兽形与密布纹饰,凝固了商代青铜艺术的巫觋精神,其流转史亦烙印着近代东亚文物的漂泊之痛。当住友春翠于京都庭院中陈列此觥时,他未曾预见——三千年后,这尊“虎牛蛇象”的异兽仍在无声诉说长江与黄河的文明对话。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