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纪年石雕舍利函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辽
文物材质
石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20世纪初,日本山中商会通过盗掘河北、辽宁等地辽代寺院,将包括石雕舍利函在内的文物经卢芹斋转售美国,宾大博物馆以"东方宗教艺术研究"名义收藏,具体流失时间约在1910-1920年代
文物描述
典型辽代纪年舍利函呈长方形盝顶式(如朝阳北塔出土函长51厘米),石灰岩质地,函盖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及单层方塔,四侧高浮雕佛教故事:正面为释迦涅槃图,右侧缠裹世尊场景,左侧升棺说法,背面荼毗舍利,共雕佛、菩萨、力士等30余尊,人物神态生动,衣纹以阴刻线表现,局部残留朱红彩绘与金箔
历史背景
辽代(916-1125年)崇奉密宗,舍利函多用于安葬佛舍利或高僧遗骨。乾统五年(1105年)石函反映辽晚期佛教艺术融合契丹族特色,涅槃图构图承袭犍陀罗传统,但力士形象已本土化,与同期西夏、宋地涅槃图差异显著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