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玉璧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战国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吉美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2xxxx5129
流失过程
推测出土于河南洛阳或山西侯马地区(战国时期玉器核心产区),20 世纪初经古董商流入欧洲,1928 年由乔治・吉泽勒捐赠入藏,是战国玉璧流散海外的典型实例
文物描述
1. 尺寸规格:直径 18.5 厘米,孔径 4.2 厘米,厚 0.5 厘米,整体呈扁平圆形,中心有对穿孔,边缘打磨光滑;
2. 纹饰特征:两面均饰谷纹,排列密集规整,谷粒饱满圆润,部分谷纹间以阴刻线连接成组,边缘饰一周弦纹,孔周饰简化云纹,纹饰布局对称均衡;
3. 工艺细节:表面抛光细腻,谷纹采用 “减地隐起” 技法,线条流畅,无明显崩裂,边缘有自然沁色(土黄色),孔壁有螺旋状钻孔痕迹;
4. 保存状况:玉质完整无缺,无断裂或修补痕迹,沁色均匀,纹饰因长期流传略有磨损,但整体清晰可辨。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玉器摆脱商代神权象征,转向 “人文化” 发展,成为等级身份与道德修养的载体。此玉璧的谷纹风格与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战国玉璧一致,可能为中原地区官营玉作工坊制品,反映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 背景下,玉器作为礼仪象征的重要性。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