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唐敦煌绢画《阿弥陀西方净土变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吉美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2xxxx5129

流失过程

1900 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1908 年被伯希和盗掘带往欧洲,1930 年代入藏吉美博物馆,是藏经洞流失经变画的代表

文物描述

1. 尺寸约纵 180 厘米、横 120 厘米,属大幅经变画,画面分上中下三层; 2. 上层绘阿弥陀佛端坐中央宝台,两侧胁侍观音、大势至菩萨,飞天环绕奏乐;中层为宫殿楼阁、七宝池、莲花化生;下层是供养人及护法神; 3. 线条以 “游丝描” 为主,建筑用 “界画” 技法,金箔点缀宝台与服饰,整体呈现 “极乐世界” 的庄严富丽; 4. 绢面有少量虫蛀,但主体纹饰清晰,色彩虽褪色仍可辨层次。

历史背景

盛唐时期净土宗在敦煌盛行,经变画成为 “视觉佛经”,帮助不识字信众理解教义。此画风格与莫高窟第 220 窟贞观年间净土变壁画一致,印证 “画壁与绘绢” 的同源性,也反映当时敦煌作为净土信仰中心的地位。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