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凤凰耳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南宋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泉屋博古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9xxxx8706
流失过程
龙泉大窑、金村窑址遭大规模盗挖(1890-1910年),地方乡绅勾结洋行收购,凤耳瓶经上海、天津洋行转卖日本古董商,1916年,住友家族第十五代家主住友春翠通过京都古董商“茧山龙泉堂”购得此瓶。同期购藏的还有虎卣、夔神鼓等重器,均标注“传浙江出土”。
文物描述
瓶身以粉青釉为主,釉质类玉,体现南宋龙泉窑石灰碱釉技术的巅峰成就,约27.5厘米(典型龙泉凤耳瓶尺寸区间25.5-27.5厘米),浅盘口、筒形长颈、斜肩、筒腹、假圈足,颈部对称贴塑双凤耳,胎骨灰白致密,通体无纹饰,通施粉青釉,釉层肥厚达1.2毫米以上,光照下呈莹润玉质感,局部透出梅子青釉色阶,经三次素烧与多次施釉(釉料含高铁成分),窑温控制1280℃以上,釉面开冰裂纹细片。
历史背景
在日本被称为“鯱耳瓶”(鯱为虎头鱼身神兽),因凤耳形态近似日本建筑屋脊兽饰“鯱”,赋予防火避灾的守护神寓意,室町时代(14-16世纪)起成为贵族茶室“床间”核心陈设,与“万声”“千声”等名品并列(后者藏阳明文库、久保惣纪念美术馆)常设于京都本馆中国陶瓷厅,标签标注“南宋青瓷鯱耳花生”,与商周青铜器、佛教艺术品共同构成住友收藏体系。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