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青铜斝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列强掠夺 如八国联军,文物走私

文物描述

青铜盉是商代早期至战国时期流行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盛装或调和酒水,后演变作盥洗器具。 其典型形制为带盖、提梁、流口及三足或四足,腹部常饰"S"形纹、蟠螭纹等。 如安徽安庆春秋墓出土青铜盉,通高28.8厘米,夔龙提梁与兽首流并存,现藏于安庆博物馆,属春秋时期扁圆腹三蹄足式提梁盉代表 [1]。 青铜盉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早期铜盉器壁轻薄,铸造技艺初具雏形。

历史背景

商周时期(约前1600—前771年)的重要青铜礼器,主要用于温酒和祭祀。作为贵族专属器物,常与爵、觚配套使用,体现"酒以成礼"的礼仪制度。其兽面纹饰和铭文反映了商周时期的宗教信仰和等级制度,是研究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近代因战乱、盗掘导致部分精品流失海外。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