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汝窑青釉盏托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3xxxx3764
流失过程
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盏托,原本是清宫藏品,存放于紫禁城内的建福宫,乾隆皇帝视若珍宝。1901年,慈禧太后为了偿还“庚子赔款”,将14件汝窑青瓷(含这件盏托)抵押给了盐业银行,1927年盐业银行将这14件瓷器打包卖给了英国的大维德爵士,此后这些汝窑青瓷便漂洋过海来到了异国他乡。
文物描述
北宋汝窑青釉盏托,为北宋宫廷御用茶具珍品,出土于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址。其造型简洁雅致,呈高圈足折沿盘状,中央凸起圆形托台,部分饰莲瓣纹,兼具实用与美感。通体施天青釉,釉色如雨后青天,温润似玉,带冰裂纹开片。采用裹足支烧工艺,圈足留芝麻状支钉痕。它承载宋代雅致茶道文化,体现文人 “清雅” 追求,是汝窑工艺与宋代美学的典范。
历史背景
北宋汝窑青釉盏托诞生于宋代茶文化鼎盛之时,与当时 “点茶”“斗茶” 之风密切相关。汝窑为北宋宫廷御用窑口,约烧造于宋哲宗至宋徽宗时期(11 世纪末 - 12 世纪初),因皇室对青瓷的偏爱而兴。
其工艺凝结了宋代制瓷巅峰技术,“裹足支烧” 等技法体现官窑极致追求。作为茶道用具,它服务于宫廷与士大夫阶层,呼应了宋代 “格物致知” 的理学思想与内敛雅致的审美风尚,后因北宋灭亡,汝窑烧制技艺失传,更显珍贵。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