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柄形器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商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1920-30年代洛阳金村周墓遭系统性盗掘- 1949年前安阳殷墟文物经上海外流
文物描述
柄形器整体呈长条状结构,由柄首与柄身组成,柄首多作亚腰形或弧形内收式设计,底部常见短榫状结构 。典型样本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商后期标本(长10.8厘米)呈现精准的长方体造型,表面雕刻四层凸起莲瓣纹,每层对应器物棱角形成立体装饰效果 。邯郸市博物馆藏品(长16厘米)则保持通体素面,青白色玉质局部钙化,体现商晚期玉器简约风格
历史背景
玉柄形器是商代墓葬中常见的礼仪用器,主要出土于郑州(商前期)、安阳(商后期)等核心区域,湖北、山东、北京等地也有少量发现。 器物多呈长条状,以青玉为主要材质,长度在10-16厘米之间,常见素面或装饰莲瓣纹、弦纹等纹饰。 其功能存在礼器说、佩饰说、祭祀用器说等学术争议,多数出土于贵族墓葬腰腹部位,具有身份标识属性。 根据殷墟出土标本显示,部分器物表面残留朱书祖先称谓文字,推测与商人祭祖仪式密切相关。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