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绢画《引路菩萨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3xxxx3764
流失过程
1907 年,斯坦因受英国政府与印度当局委托,以 “考古” 为名进入敦煌。他利用王圆箓道士对藏经洞文物价值的无知,通过贿赂、哄骗,将藏经洞中的敦煌绢画《引路菩萨图》等珍品挑选装箱,经甘肃、新疆转运至印度,后辗转至英国,入藏大英博物馆,使珍贵敦煌文物脱离原生环境,漂泊异国 。
文物描述
唐代敦煌绢画经典,以细腻绢本为底,矿物颜料绘就引路菩萨形象。菩萨衣袂飘飘,持莲引导,线条流畅如 “吴带当风”,色彩虽历千年仍部分明艳。融合唐代佛教绘画风格与西域艺术元素,是研究敦煌宗教艺术、唐代绘画技法、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核心文物,承载敦煌文化与历史记忆 。
历史背景
唐代敦煌为丝绸之路咽喉,佛教兴盛,藏经洞(莫高窟第 17 窟 )为僧人藏纳经卷、绢画之地。《引路菩萨图》绘于唐代,用于宗教仪轨与信仰传播,体现当时佛教 “引路往生” 信仰内涵。历经千年封存,却因近代西方文化掠夺,遭斯坦因等劫掠外流,成为敦煌文物流失海外的典型见证 。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