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贴金彩绘佛坐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石器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吉美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2xxxx5129
流失过程
推测出自陕西、甘肃等地唐代寺院或石窟,20 世纪初被盗掘走私,1920 年代入藏
文物描述
1. 尺寸:通高约 80—120 厘米,结跏趺坐于莲台;
2. 造型:佛陀面相方圆,双目微阖,嘴角含笑,螺发绀青(残留蓝色颜料),肉髻高耸;
3. 细节:身披通肩袈裟,衣纹线条流畅,贴金部分虽剥落但仍显光泽,背光饰火焰纹(残留红、金色);
4. 保存:石质完整,彩绘因氧化呈暗调,金箔残迹集中于衣缘与背光。
历史背景
唐代佛教造像因皇室扶持达到巅峰,“贴金彩绘” 成为主流工艺,此像与敦煌莫高窟唐代佛像风格一致,印证 “画塑同源” 传统。安史之乱后,这类造像逐渐减少,此件堪称盛唐余晖。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