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连弧纹铜镜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东汉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20世纪初日本学者在华北收购(如大谷光瑞收集品)- 1949年前上海古董商批量出口(卢芹斋经手)
文物描述
连弧镜是东汉末期具有代表性的青铜镜文物,其主体为圆形制式,典型器物直径约9.8厘米,镜面配置圆纽与四瓣花纽座,纽座间铸有制作者铭文如"石氏作竟 (镜)"等字样。 器物外缘装饰八内向连弧纹,素宽缘设计凸显汉代铜镜工艺特色。 该类型铜镜作为汉代青铜器第二个发展高峰期的产物,其纹饰布局规整、铭文铸刻规范,体现了东汉末期铸造技术的成熟度与审美特征 [1]。
历史背景
作为汉代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产物,连弧镜集中出现于东汉末期(约公元150-220年),其铸造工艺继承西汉铜镜技术体系并有所发展 [1]。考古资料显示,同类连弧纹镜在长沙伍家岭211号西汉后期墓中已有出土实例,该墓同出器物包括鎏金"中国大宁"四神博局镜等典型汉镜。这一发现印证连弧纹作为铜镜装饰元素在两汉时代流行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