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博局纹铜镜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西汉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20世纪初日本学者在河南、陕西大量收购- 民国时期卢芹斋等古董商成批出口
文物描述
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云气纹缘。双线方格内十二乳钉间刻有十二辰的字样。八枚连弧纹乳钉及博局纹将内区分为四方八极,分别配置:龙与凤鸟、虎与独角兽,朱雀与禽兽,玄武、禽鸟及蟾蜍。各方空间还填以小禽之类,外区铭文:“新有善铜出丹阳,湅(liàn)。尚方佳竟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
历史背景
第一,汉代博局镜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镜类之一,是商周战国铜镜向汉镜风格转变的典型标志,以此类镜为契机,中国铜镜开启了图文并茂的新时代。 博局镜构成要素复杂,布局巧寓变化,纹饰奇趣横生,铭文系列众多,其出现和流行时期也是汉镜装饰艺术变迁和风格演化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第二,博局镜出土和传世数量多。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