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蟠螭纹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战国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泉屋博古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9xxxx8706

流失过程

1920年代由住友春翠经‌山中商会‌购自中国山西地区,传为‌1923年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青铜器群之一。1931年编入《泉屋铜器录》,定名“蟠螭纹莲盖壶”‌

文物描述

青铜礼器,壶体修长,束颈垂腹,通高约45-55厘米(馆方未公开精确数据)。肩部对称设镂空蟠螭纹耳,盖顶作莲瓣造型,兼具祭祀与宴飨功能‌,壶身满铺浅浮雕蟠螭纹,螭龙无角、卷尾交缠,呈网格状连续分布,典型战国,盖沿饰绹索纹,肩部辅以贝纹带,圈足嵌三角云纹,体现三晋地区青铜工艺特色‌。

历史背景

对比山西侯马铸铜遗址陶范,螭纹布局与晋国侯马式青铜器高度一致‌,莲盖造型与湖北荆州战国楚墓出土漆器相似,或反映南北文化交,原属京都本馆“‌春秋战国青铜厅‌”常设展,与错金银螭梁盉、骉氏编钟并列晋系青铜器代表。2024年1月因场馆改造撤展‌,当交缠的螭龙在莲盖下凝固成青铜的网格,战国匠人的指纹早已风化——从晋北墓葬的黄土尘烟,到京都展柜的冷光凝视,蟠螭纹壶承载的不仅是祭祀的酒浆,更是一部文明辗转的无声证言‌。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