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龙泉窑观音坐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元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7643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程
文物描述
明代龙泉窑观音坐像高约20厘米,采用露胎与青釉结合的独特工艺——观音面部、手部露胎呈自然火石红色,衣饰施粉青釉,釉色莹润如玉。造像呈跏趺坐姿,头戴宝冠,胸佩璎珞,披帛垂肩,衣纹流畅层叠。其双目微垂、唇角含笑的神态既庄严又慈祥,背光处浅刻缠枝莲纹,底座饰卷草纹。整体融合佛教艺术与龙泉青瓷工艺精髓,露胎与青釉的冷暖对比强化了肌肤与衣饰的质感差异,堪称明代宗教瓷塑的典范之作。
历史背景
明代龙泉窑观音坐像反映了15世纪中国佛教艺术与制瓷工艺的完美融合。龙泉窑自北宋兴起后,至明代发展出"露胎火石红"与粉青釉结合的特色工艺,该造像正是这一技术的典范。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朝廷推崇藏传佛教,带动汉地观音信仰与瓷塑艺术发展,此类青瓷观音常作为宫廷赏赐或寺院供器。其艺术风格既延续了宋代瓷塑的写实传统,又融入明代服饰纹样特征,展现了当时佛教世俗化趋势下,宗教艺术与民间审美的交融。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