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辽代双龙银冠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银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0xxxx6629

流失过程

目前未发现辽代双龙银冠存在大规模流失的明确记载,其现存状况较为稳定,多收藏于国内知名博物馆(如辽宁省博物馆)。

文物描述

造型独特:银冠呈直筒状,顶部高耸如五峰起伏,整体造型庄重而华丽。 纹饰精美:冠面正中为火焰状摩尼宝珠,两侧二龙相对盘绕,昂首翘尾,神态栩栩如生。龙纹空隙间有细线蕃草纹饰,冠面空处满枝叶繁茂的卷草纹与忍冬纹,虚实相间,主次分明。 工艺精湛:银冠采用银胎模制锤鍱后,再经錾花表面鎏金而成。整个冠面构图严谨、铸造精工,金质澄黄,展现了辽代金银器制作的高超水平。 尺寸适中:不同出土的辽代双龙银冠尺寸略有差异,但通常高度在19厘米至20.9厘米之间,径约20.9厘米,适合作为贵族的随葬品或仪冠使用。

历史背景

佛教的盛行:辽代统治者崇信佛教,佛教文化在辽代社会占据重要地位。双龙银冠上的摩尼宝珠等佛教元素,反映了佛教对辽代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 贵族的奢华生活:辽代贵族生活奢华,对金银器等奢侈品的需求增加。双龙银冠作为贵族的随葬品,体现了其生前的地位和财富。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辽代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时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双龙银冠上的龙纹等元素,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传统,又融入了契丹民族的特色。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