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越窑青瓷唾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南北朝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原因

文物描述

唾壶通高15.6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2.2厘米。直盘口,束颈,溜肩,扁鼓腹,矮饼足。肩部饰有一周重瓣覆莲纹,莲瓣均为重线。壶通体施青釉,釉色纯净、匀润,为南朝时期越窑瓷器中的精品。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莲瓣纹与莲花纹作为抽象的佛教象征,被广泛装饰于该时期的陶瓷之上。

历史背景

越窑青瓷唾壶始创于东汉晚期,成熟于六朝时期,是越窑青瓷中的经典器型。其发展演变与中国古代生活方式变迁密切相关:三国两晋时期,随着席地而坐生活习俗的流行,唾壶成为贵族阶层重要的卫生用具;唐代造型趋于优美,常饰以莲瓣纹;五代至北宋逐渐被渣斗等新器型取代。作为越窑青瓷的重要代表,唾壶不仅反映了古代卫生习俗,更展现了越窑从初创到鼎盛时期的工艺发展历程,在青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