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磁州窑黑剔花罐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古代贸易(12-14世纪): 经丝绸之路陆运至中亚,海运至日本、东南亚,伊朗国家博物馆藏有元代仿品。 近代劫掠(1840-1945): 八国联军洗劫河北寺庙窖藏,日军盗挖邯郸窑址,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藏有重要藏品。 经香港、日本流向欧美,卢芹斋等古董商运作,波士顿美术馆"张家造"款罐即此途径流失。

文物描述

该造型的北宋白釉黑剔花龙纹瓶,小口宽肩,肩部浑圆饱满,线条流畅,造型敦厚大气。它的装饰特征鲜明,一只腾龙飞跃而下,头、尾、爪布满瓶体,龙头收缩入肩,肩胸部构成主体,展示一种蓄势待发的动态。两只前爪,一扬一收,也构成动势,爪尖锋利,充满力量感。飘动的须和脊翅增加了龙的威猛气势。纹样剔划得非常细腻,片片龙鳞清晰而有秩序,平添一种工艺的精细感。整个图案刻画出了叱咤风云的腾龙形象,表现了陶工精湛的造型能力和表现力。

历史背景

磁州窑黑剔花罐兴起于北宋(960-1127年),鼎盛于金元时期,是中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民窑瓷器。其特色黑剔花工艺以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再剔刻纹饰露出深色胎体,形成强烈黑白对比。这类器物多用于民间储酒、贮粮,纹饰题材包含花卉、婴戏等生活化内容,反映了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的繁荣。元代通过草原丝绸之路远销中亚,14世纪后逐渐衰落。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