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玉剑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战国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20世纪初,河南辉县、湖北江陵楚墓遭盗掘,大量玉剑璏经古董商(如卢芹斋)流往欧美(大英博物馆藏战国螭龙纹璏)。近年拍卖市场偶见盗掘品,2018年纽约佳士得拍出一件战国玉剑璏(后证实为洛阳金村古墓流失文物)。全球馆藏约150件,国内仅存60余件。
文物描述
玉质黄色,局部有黑沁,正面布满勾连涡汶,背面有一长方形穿。玉剑首和玉剑璏是玉具剑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具剑是指在剑体和剑鞘上装饰了首、镡、璏、摽几部分玉件的宝剑。玉具剑一词始见于汉代典籍,两汉时期盛行玉具剑,成为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玉剑璏是贵族佩剑的装饰组件,属"玉具剑"四部件之一(另为剑首、剑格、剑珌)。其造型多呈长方形,表面雕琢云纹、谷纹或兽面纹,兼具固定剑带与彰显身份的功能,多见于楚国、中山国等高等级墓葬,代表战国玉器工艺与尚武文化的结合。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