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敦煌写本《妙法莲华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吉美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2xxxx5129

流失过程

1900 年出土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1908 年被伯希和盗掘并掠往欧洲,1930 年代入藏吉美博物馆,是藏经洞流失写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描述

1. 形制:残卷存 5—8 纸(敦煌写本每纸约 40×25 厘米),经黄麻纸拼接,卷首或卷尾残缺; 2. 内容:抄写《妙法莲华经》某一品(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文以楷书书写,行距整齐; 3. 细节:卷末有抄经题记,记 “咸亨三年(672 年)二月廿五日经生王思谦写,用纸二十张”,钤有朱色藏经印(部分模糊); 4. 保存:纸张有虫蛀小孔,墨色稳定,题记文字清晰,边缘略有磨损。

历史背景

唐代是《妙法莲华经》传播的高峰期,敦煌作为丝路佛教中心,写经事业发达(官府、寺院、民间均参与)。此本由经生王思谦抄写,属民间供养经,印证了唐代佛教 “从皇室到民间” 的普及程度,以及敦煌作为 “写本中心” 的地位。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