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丝绸残片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吉美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2xxxx5129
流失过程
主要出自敦煌莫高窟或新疆丝路遗址,1908 年伯希和掠获,1930 年代入藏,是唐代丝绸艺术流失海外的重要遗存
文物描述
1. 残片尺寸:约 20×30 厘米,呈不规则状,边缘磨损;
2. 纹样:以联珠纹为骨架,内填宝相花、卷草纹,部分残片有胡人乐舞图案;
3. 工艺:可见提花、染金(泥金或贴金)、夹缬印花痕迹;
4. 保存:丝线老化脆弱,部分颜色褪变为土黄色,金箔残留零星光点。
历史背景
唐代丝绸通过丝路远销欧亚,敦煌作为中转站,留存大量精美织物。安史之乱后,丝路渐衰,这些残片成为盛唐 “织染黄金时代” 的绝响,其纹样与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丝绸一脉相承。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