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汉代绿釉陶望楼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东汉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2xxxx0893

流失过程

英博物馆收藏约2.3万件中国文物,包括商周青铜器、敦煌经卷、唐宋书画等,多通过殖民时期掠夺或非法贸易获取

文物描述

结构‌:多为三层楼阁,底层为池塘,池内有龟、鱼、鸭等水生动物浮游;中层设吹奏俑、迎宾俑等人物形象;顶层常立朱雀或放置守卫俑。 ‌‌ ‌工艺‌:采用四阿式屋顶(即四面坡形屋顶),屋檐上翘,檐角饰以叶形挑角或斗拱结构,楼体施以低温铅釉,釉色呈翠绿色。

历史背景

在公元25年至220年间的东汉墓穴中常发现为来世生活准备的人物、房屋和农舍的陶器模型。这座三层高的望楼模型很可能来自于当时一位颇有权势的地主或军阀的墓葬。 东汉时期,由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富有的地主和军阀能够获得大量土地,兴建大型庄园。这些庄园内会包括农田、猪圈、羊圈和鱼塘。许多地主使用类似这种模型的望楼来保卫庄园。 当时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屋顶铺瓦。望楼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各有一人向外探身观望,很可能是庄园的守卫 。 这些在农庄里工作的人可能原本是当地的农民。但由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在富人手中,许多农民变得无田可耕且债务缠身。然后就不得不成为地主家的佃户或长工。 当东汉一朝在公元三世纪瓦解时,一些大型庄园已有数以千计的工人和武装力量。许多周边地区的农民也会来这些农庄寻求工作和保护。随着资产和雇工的增加,地主的权势也越来越大。到了汉朝末期,一些地主已经成为了称霸一方的军阀。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