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陶井明器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西汉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20世纪初河南、陕西汉墓遭大规模盗掘,陶井明器经天津、上海等口岸被文物贩子倒卖至欧美日;部分为清末外国"探险队"以考古名义带走。
文物描述
汉代陶井多呈方形或圆形,井栏饰绳纹、几何纹,部分带辘轳、水桶等附件。釉陶井通体施绿釉,井台常塑有打水人物或家畜,生动再现汉代农耕生活场景,是研究当时水利技术的重要实物。
历史背景
汉代"事死如生"丧葬观念盛行,陶井作为典型明器,象征墓主人家业丰饶。其造型演变反映汉代水井技术的普及,从早期简单井栏到晚期带机械提水装置,体现了农业社会发展水平,多见于中原及巴蜀地区墓葬。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