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宋代建窑兔毫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宋代建盏通过贸易与近代文物走私渠道流失海外: 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稻叶天目”曜变盏(原为宋代建窑珍品)经江户时代流入德川家族,1924年被岩崎家族以16.7万日元购藏; 大英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藏兔毫盏多经由20世纪初卢芹斋等古董商转售; 2016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会,南宋油滴盏以7800万元成交,凸显市场对流失建盏的追捧

文物描述

典型兔毫盏‌呈束口造型,口径12-13厘米,胎骨厚重色黑,内外施青黑釉,釉面密布金褐或银白色丝状结晶,如兔毫般纤细流畅。北京故宫藏盏(口径12.8厘米)釉垂泪痕,口沿酱色渐变褐黑,内底纯黑,毫纹条达分明,契合宋徽宗“玉毫条达者为上”的审美标准

历史背景

建窑兔毫盏因宋代斗茶文化盛行而崛起。其黑釉衬白沫的特性被蔡襄《茶录》推崇,宋徽宗更在《大观茶论》中将其列为贡品。釉面“兔毫纹”需窑变天成,成品率极低,南宋后随饮茶习俗转变逐渐衰落,元明时期绝烧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