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玉龙佩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战国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吉美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2xxxx5129
流失过程
推测出自今湖北、湖南等地的楚国贵族墓葬(战国时期楚国玉器工艺发达,此类龙佩为贵族常见佩饰),20 世纪初因盗墓或非法挖掘流散,经古董商转售至欧洲,1920—1930 年代入藏吉美博物馆,是海外藏战国楚式玉器的重要代表之一
文物描述
1. 尺寸:长约 10—15 厘米,宽约 5—8 厘米,厚度约 0.3—0.5 厘米,整体呈扁平片状,造型为 “S” 形或 “U” 形龙;
2. 造型:龙首倒置,吻部前伸,双目凸起(臣字眼或椭圆形眼),头顶有角(单角或双角,角呈螺旋状或分叉状),身体蜷曲如蛇,中部形成宽大的倒 “U” 形曲线,尾部上卷,龙身表面饰有谷纹、云纹或蟠虺纹,部分区域有透雕镂空;
3. 细节:边缘打磨光滑,纹饰采用阴刻与浅浮雕结合,线条流畅如 “游丝描”,龙身斑点似发芽的种子(谷纹),象征生命与繁衍;
4. 保存:玉质受土壤侵蚀形成局部土沁(灰白色或褐色),但整体完整,无断裂,纹饰清晰可辨,光泽温润。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玉器风格自成体系,楚国因地处南方,受中原与百越文化影响,形成独特的 “楚式玉器”—— 以龙、凤为主要题材,造型灵动,纹饰繁复。此玉龙佩的 “倒首龙”“谷纹”“透雕” 等特征,与湖北江陵马山楚墓、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玉龙佩风格一致,印证了楚国玉器的地域特色。当时玉器不仅是装饰,更是贵族 “礼器” 与 “身份标识”,玉龙佩常与玉璧、玉璜组合成 “组玉佩”,用于礼仪场合,反映战国时期 “礼崩乐坏” 背景下,玉器从 “神权象征” 向 “个人佩饰” 的转变。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