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宋磁州窑白釉梅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法国
所在机构
吉美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2xxxx5129

流失过程

推测出自河北、河南等地的宋代墓葬或窖藏(磁州窑分布于北方,以河北磁县为中心),清末至民国时期因盗墓或民间售卖流散,经欧洲古董商(如卢芹斋等)转售,1920—1940 年代入藏吉美博物馆,是海外藏中国民间陶瓷的典型代表

文物描述

1. 尺寸:通高约 30—40 厘米,口径约 5—8 厘米,腹径约 15—20 厘米,底径约 10—12 厘米,呈 “小口、短颈、丰肩、瘦腹、圈足” 的典型梅瓶造型,线条流畅,比例协调; 2. 纹饰:腹部可能以黑彩绘制主题图案,如缠枝牡丹、卷草纹、山水小景或文字(如 “清沽美酒”“醉乡酒海” 等),也可能为素面白釉;黑彩纹饰笔触奔放,似写意绘画,部分图案边缘有晕染; 3. 细节:胎体较厚重,口沿与圈足露胎(显糙米色),釉面有细小开片,肩部至腹部转折处釉色略浅,黑彩因氧化呈暗褐色,部分区域有磨损剥落; 4. 保存:整体器型完整,无冲裂,仅底部有轻微磕碰,釉面虽有使用痕迹,但纹饰主体清晰可辨。

历史背景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崛起,对日用瓷器的需求激增。磁州窑作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窑系,以 “白釉黑彩” 为特色,不追求名贵釉色(如青瓷、白瓷),而是通过绘画装饰赋予瓷器生命力,形成 “民窑” 独特风格。此件梅瓶与河北磁县观台窑、河南鹤壁窑出土的宋代磁州窑器物风格一致,印证了磁州窑 “跨地域生产” 的特点。宋代 “禁酒” 政策松动,酒类消费旺盛,梅瓶作为酒器广泛流行,其纹饰中的 “酒” 字与花卉,正是市民生活 “饮酒赏景” 的真实写照 —— 这与宋代城市 “瓦舍勾栏” 的娱乐文化、文人 “浅斟低唱” 的风尚相互呼应,展现了宋代社会多元的生活图景。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