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石麒麟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南北朝
文物材质
石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73xxxx3396
流失过程
20世纪初,六朝石麒麟因战乱和盗掘遭到破坏,部分石刻被切割贩卖至海外
文物描述
石麒麟体长3-4米,高约3米,独角或双角,颈躯修长,四肢跨度极大,作S型扭动。双目圆睁,舌尖上翘,长须垂胸,双翼饰鳞纹与羽翅纹,尾部卷曲至底座。整体雕刻线条刚劲,兼具威猛与灵动,体现了南朝“六法”中的气韵生动
历史背景
南朝(420-589年)帝王陵墓神道两侧对称设置石兽,帝陵用麒麟(独角)与天禄(双角),王侯墓用辟邪(无角)。石麒麟融合印度佛教翼兽造型与中原传统瑞兽特征,象征“仁寿”与皇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实证。现存丹阳、南京的麒麟多属齐梁皇室陵墓,如齐武帝景安陵、梁文帝建陵等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