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错金银铜虎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春秋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流出路径争议
八国联军劫掠说:可能于1900年自圆明园或京畿贵族府邸流失17;
盗墓走私说:民国时期河南盗墓活动猖獗,经琉璃厂古董商转售海外。
入藏关键节点
1883年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奥古斯都·弗兰克斯(Augustus Franks)接收捐赠入藏,来源不明;
1935年亮相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确立其“全球唯一站立式错金银翼虎”的孤品地位
文物描述
错金银铜翼虎为春秋晚期青铜器孤品,高23厘米,宽9.5~11.5厘米,重913克,传河南辉县出土29。核心特征包括:
造型设计
虎呈拱背站立姿态,尾尖上翘,头颈后转露獠牙凸目,肘部生双翼,整体构成动态S形曲线;
区别于常见席镇底部平坦的蟠伏造型,其站立式设计极为罕见,暗示特殊使用者身份。
装饰工艺
通体以错金银技法镶嵌抽象化凤鸟纹、蛇纹及云纹,金银丝线在青铜胎体上形成流动幻彩;
纹饰含卷轴、曲线与撕裂状几何元素,体现战国草原文化与中原审美的融合
历史背景
工艺鼎盛期
错金银技艺发轫于春秋中期,此器诞生于工艺成熟期:
采用 “镶嵌法” 制作:刻槽→嵌金银丝片→厝石打磨,使纹饰与胎体无缝融合
纹样密度与抽象程度超越同期作品(如河北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代表战国北方金属细工巅峰。
文化象征
翼虎融合虎的威猛与翼的神性,呼应《心书·兵机》“猛虎加之羽翼,翱翔四海”的权谋意象;
云纹与凤鸟元素暗含楚文化影响,或为南方匠作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