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明万历青花徽章纹克拉克瓷碗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该碗具体出土信息不详,但结合同期文物轨迹,推测于‌20世纪初经古董商走私出境‌。1925年大英博物馆系统性购藏“东周至清代礼乐器与服饰”时入藏,编号1957,1216.19‌29。1935年参展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后长期陈列于‌33号中国厅‌,强光照射致青花局部泛灰,釉面开片加剧‌。2023年馆藏被盗事件(约2000件文物失踪)后,虽被列入高防盗清单,但温控系统仍滞后,青铜器与瓷器共存的展厅湿度波动加速釉层老化‌。由于国际公约对1923年前流失文物追索的时效限制(如1995年UNIDROIT公约),其回归仍面临法律障碍‌

文物描述

明万历青花徽章纹克拉克瓷碗(编号1957,1216.19)高17.3厘米,直径34.6厘米,弧壁深腹,花口沿外撇,胎体轻薄透光,釉面莹润泛青。其核心特征是‌中西合璧纹饰‌:外壁绘四组盾形纹章,每章饰双头五兽的鳞翅怪蛇(象征欧洲贵族徽记),蛇纹飘带书拉丁格言“Septenti nihil novum”(意为“于智者无奇闻”);内壁环绕十组花石开光画片,碗心绘莲池鹤鹭纹,间饰佛教法器与缠枝莲纹。青花发色浓艳泛紫,采用分水技法形成三至四层色阶,勾勒填色精准不溢,属景德镇万历外销瓷的巅峰工艺‌

历史背景

此碗诞生于‌晚明全球化贸易浪潮‌(约1600–1620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解除海禁后,景德镇民窑为适应欧洲需求,首创“克拉克瓷”(Kraak Porcelain)类型,其名源于葡萄牙商船“‌Carraca‌”首次批量运输此类瓷器至欧洲‌。纹章设计直接呼应葡萄牙王室订单——同期同款纹章瓷仅存于里斯本桑托斯宫屋顶,印证其为曼努埃尔一世家族特供‌。其技法融合本土青花与欧洲徽章文化:开光布局承袭中国传统,但螺旋枚、盾形框及拉丁文则体现‌来样定制‌的贸易特征,标志中国瓷器从“输出商品”转向“文化适配”的生产转型‌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