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明代法华釉陶梅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20世纪初山西晋南墓葬遭盗掘,大量法华器经天津古董商运往欧美;部分为清末民国收藏家(如仇焱之)转售海外;1949年后因西方学者研究热,市场流通增多。

文物描述

梅瓶修长挺拔(高约30-40cm),肩部丰满,腹部渐收。采用"立粉堆花"技法:以胎泥勾勒缠枝牡丹、八仙等纹饰轮廓,再填施孔雀蓝、茄皮紫、鹅黄等低温釉,釉色明艳如宝石。胎骨灰白疏松,底足露胎处可见明显旋坯痕。

历史背景

法华釉创烧于元代山西,明代晋南匠人改良为陶胎精品,其工艺受佛教珐华器影响,但纹饰转为道教题材。正德年间景德镇曾仿烧瓷胎法华,终因釉料配方失传而绝迹。清乾隆时期宫廷档案称"法华器存世者,十不得一"。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