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赖研究员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8609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过程,可能与八国联军侵华有关。
文物描述
这个瓶子名称叫“转心瓶”,全称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这个花瓶整体呈现为天蓝色,瓶身处绘制上了“鲤鱼”图案,最玄妙的地方在于花瓶的内部,里面镶嵌着一个内瓶,在内瓶上面,绘制了不少花鸟人物,只要一转动大瓶口,里面的内瓶就会跟着一起转,而且会呈现不同的景色。在这个花瓶的底部,刻着六个小字“大清乾隆年制”。
历史背景
它是从套瓶工艺发展出来的,套瓶最早呈现于明朝时期,到了乾隆时期,他就喜欢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所以专门设置了“督陶官”一职。这些官员帮他烧制一些稀奇的陶瓷,呈献上去。现存的清代陶瓷展不难看出乾隆这个人,很喜欢奢华复杂的陶瓷,这就让督陶官们煞费苦心,毕竟给皇帝的东西绝不能敷衍。制作这个彩瓶的督陶官叫唐英,雍正六年的时候就在景德镇官窑处工作,他知道乾隆喜欢什么风格的瓷器,于是命人做了不少。但是,递上去之后,乾隆都不满意。这样一来,唐英就受到了斥责,为了能烧制一款皇帝满意的瓷器他可谓是煞费苦心,开始研究上了机关。经过了几年的烧制和研究,这款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套瓶才做出来。乾隆八年的时候,他将花瓶献给了乾隆。乾隆看后龙心大悦,给了唐英不少的赏赐,也就是这个时候,中国的转心瓶诞生了。只不过这种瓷器制作繁琐,耗费时间又长,能留下来的少之又少。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