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黄釉乐舞俑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五代十国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20世纪30年代河北磁县北朝墓群遭盗掘,此组乐舞俑经北京古董商岳彬(1896-1951)售予日本山中商会,后转卖美国收藏家赛克勒(Arthur M. Sackler),1965年捐赠史密森。同批流失文物现分藏于大阪市立东洋陶瓷博物馆(12件)、大英博物馆(8件)。
文物描述
乐俑组呈跪坐奏乐状,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与汉人面容并存。舞俑着窄袖胡服,右臂上扬作旋转姿态。通体施黄釉,釉面开细碎冰裂纹,局部泛银白色"铅析"现象。胎质灰白,人物手指、乐器等细节采用模印与手塑结合工艺。
历史背景
北朝黄釉俑反映"鲜卑汉化"与"胡风东渐"的双向文化融合,其乐舞组合可见于《洛阳伽蓝记》对北魏宴乐的记载。此类明器仅见于河北、山西的高等级墓葬,北周后逐渐被素陶俑取代。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