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蓝釉马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0xxxx6629
流失过程
民国时期,盗墓活动猖獗,许多唐墓被盗掘,蓝釉马等珍贵文物通过非法渠道流入国际市场。
文物描述
艺术特征
釉色:蓝釉色泽明亮,娇艳光润,与黄、绿釉形成鲜明对比,被誉为“三彩中的点睛之色”。
造型:马匹膘肥健硕,四肢有力,目光炯炯有神,生动再现了唐代良马的神韵。
装饰:鞍辔、流苏等细节刻画精细,部分马匹身上还施有白釉或点彩,增添了艺术层次感。
文化寓意
开放与包容:蓝釉马的钴料来自波斯,体现了唐代“海纳百川”的文化气魄。
权力与财富:蓝釉马因钴料昂贵,仅用于贵族墓葬,象征着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历史背景
唐代社会风貌
马的文化地位:马在唐代是军事力量、交通出行和贵族生活的象征。唐玄宗曾设“七宝马坊”,养马数万匹,蓝釉马反映了唐代对良马的推崇。
丝绸之路繁荣:唐代与中亚、西亚交流频繁,钴料的输入和蓝釉技术的出现,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直接证据。
陶瓷工艺突破
蓝釉技术:唐三彩以黄、绿、白为主色,蓝釉的出现突破了传统釉色体系。钴料需高温烧制,技术难度高,故蓝釉器物稀少。
艺术风格:蓝釉马造型生动,釉色鲜亮,结合了写实与装饰性,体现了唐代陶瓷艺术的高峰。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