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陶嵌琉璃方格乳钉纹盖罐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秦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0xxxx6629
流失过程
20世纪初,中国文物因战乱、盗墓和非法交易大量流失海外。该罐可能在此期间被西方收藏家或古董商获取,最终入藏波士顿美术馆。
文物描述
外观特征
造型:方格乳钉纹盖罐,盖与罐身以方格划分,乳钉纹点缀其间,整体造型规整,线条流畅。
装饰:罐身镶嵌琉璃珠,琉璃珠呈圆形或椭圆形,色彩鲜艳,与陶胎形成鲜明对比。部分琉璃珠可能采用“汉紫”颜料(紫色硅酸铜钡),为中国古时独有技术。
艺术价值
工艺创新:陶胎琉璃工艺的结合,体现了秦代工匠对材料与装饰的探索,是中西技术交流的实物证据。
文化寓意:乳钉纹象征坚固与永恒,琉璃装饰则反映了秦代对异域文化的接纳与融合,具有跨文化意义。
历史背景
秦代陶瓷工艺
秦代陶瓷以仿铜礼器为主,如鼎、盒、壶等,但原始瓷发现较少。该罐的造型与装饰风格,反映了秦代陶器对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琉璃技术在中国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但多用于贵族饰品。秦代将琉璃装饰应用于陶器,体现了技术下移与平民化趋势。
中西文化交融
琉璃蜻蜓眼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典型符号,其工艺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腓尼基人发扬光大,并传播至波斯、北非和欧洲。秦代陶罐上的琉璃装饰,可能是对这一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创新。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