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汉代青铜鼓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东汉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80xxxx6629

流失过程

20世纪初,日本山中商会、早崎氏等古董商大量收购中国文物,并通过拍卖或私人渠道转卖至欧美博物馆。

文物描述

形制:鼓面大于鼓胸,边缘下折成垂檐,鼓身分为胸、腰、足三段,腰足间以突棱分界。 纹饰:鼓面中心饰太阳纹,外围以圆点纹、回纹、叶纹及几何纹装饰。鼓身常见翔鹭纹、船纹、立牛纹等,寓意丰富。

历史背景

青铜鼓的起源与传播: 青铜鼓起源于春秋早期,最早发现于云南万家坝,距今约2600年。 汉代青铜鼓主要流行于西南地区,如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是南方少数民族(如滇人、夜郎人)的权力象征和礼器。 中原文化的影响: 秦汉时期,中原青铜文化传入南方,推动了铜鼓铸造技术的进步。例如,汉代青铜鼓上的五铢钱纹、弦纹分晕等装饰,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功能与用途: 乐器:用于战争、乐舞及宴飨。 礼器:象征权力和财富,多出于贵族墓葬。 葬具:部分铜鼓用于套头葬,如贵州省博物馆藏西汉石寨山型铜鼓。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