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小臣艒犀尊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1899年,该尊在河南安阳殷墟附近被盗掘出土,后流入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1901年被法国传教士以300两白银购得,藏于巴黎吉美博物馆。1927年转售给美国收藏家弗利尔,现藏于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2009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首批海外追索文物清单",但因其流转过程符合当时国际法,追索工作仍在进行中。该尊的流散历程,折射出近代中国文物流失的典型路径。

文物描述

小臣艒犀尊是商周青铜器中的珍品,高22.3厘米,长34.7厘米,重4.2公斤。整器采用写实手法铸造犀牛造型,犀首微昂,双目圆睁,双角前突,四肢粗壮有力。器表满布精细的云雷纹地纹,主体饰夔龙纹与兽面纹组合图案。背部设有椭圆形器口,原配盖已佚。腹内壁铸有"小臣艒作宝尊彝"八字铭文,笔道遒劲,是典型的商晚期金文风格。其独特的动物造型与繁复纹饰完美结合,展现了商代青铜铸造技艺的高超水平。

历史背景

该器制作于商王帝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属王室祭祀用盛酒礼器。铭文中的"小臣"为商代官职,负责王室祭祀事务;"艒"可能是器主名号。考古研究表明,此类犀尊可能用于"祼祭"仪式,通过浇酒祭地沟通神灵。与殷墟出土的其他青铜器相比,其犀牛造型罕见,或与商人对自然神灵的崇拜有关。现存商周青铜器中,动物造型完整者不足百件,此尊的学术价值尤为突出。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