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木雕观音坐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木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20世纪初山西、河北等地寺院遭大规模盗抢日本学者常盘大定等以"调查"名义收购1920年代经日本山中商会转售欧 1935年由美国收藏家弗利尔购藏 近年研究发现,该像原属山西五台山某寺院,寺毁于1928年军阀混战。
文物描述
这尊宋代木雕观音坐像高约85厘米,采用整块楠木雕刻而成。观音呈自在坐姿,右膝曲起,左足下垂踏莲台。面庞丰腴,双目微垂,头戴宝冠,身披璎珞。衣纹流畅自然,采用"曹衣出水"式技法,表现出织物的垂坠感。表面原施有彩绘并贴金,现部分保留朱砂、石绿等矿物颜料痕迹。像身中空,内腔发现有北宋"元祐通宝"铜钱及发愿文绢布,为断代提供了直接证据。
历史背景
北宋时期,随着佛教世俗化发展,观音信仰盛行。此类木雕观音多供奉于南方寺院,尤以江浙地区为最。其造型融合了唐代遗风与宋代写实倾向,体现了"以形写神"的艺术追求。制作时采用"分块雕刻,拼接成型"工艺,表面处理借鉴了漆器技法。北宋灭亡后,金兵南下毁佛,大量佛教造像遭毁,幸存者多为日本僧侣带回或窖藏保存。此像风格与苏州瑞光寺塔出土北宋木雕观音高度一致。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