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元代青花凤首扁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20世纪30年代河北保定元代窖藏遭盗掘,此壶经北京琉璃厂古董商岳彬售予日本山中商会,后转卖美国金融家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1951年由其子捐赠史密森学会。同批出土的14件元代青花中,8件现藏海外,包括大英博物馆藏缠枝牡丹纹大罐。

文物描述

壶体扁圆,直颈小唇口,浅圈足,底足在沙胎上挂一层很薄的护胎釉。该壶以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作柄,凤身绘在圆形壶体上部,双翅垂至壶体两侧,壶体下部则装饰盛开的牡丹,呈现一种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中颇富情趣的情景。白地兰花,色彩鲜艳,清新雅致,主题突出,更增添了几分艺术感染力。此类飞凤牡丹纹饰在宋代定窑、耀州窑、景德镇中经常使用,元、明、清三代这种纹饰久盛不衰。用凤首、凤尾构成壶的流和柄,以这种立体表现手法与壶体平面绘画的凤首有机的结合,融实用与美观于一体,可谓造型生动别致,动感突出,独具匠心。凤首扁壶采用多种制作工艺,壶流采用模制成型,壶柄以手捏塑成型,壶体为雕镶成型法,最后琢成整体。青花凤首扁壶是一件具有很高历史、艺术价值的珍品。

历史背景

此类凤首壶造型源自波斯金银器,元廷为赏赐伊利汗国而特制。元人汪大渊《岛夷志略》载"青白花瓷"销往波斯,此壶即典型外销瓷。其纹饰融合中原凤凰图案与伊斯兰几何纹样,见证元代的跨文化交融。现存完整器仅3件,除史密森藏本件外,北京首都博物馆藏1件(出土于元大都遗址),土耳其托普卡帕宫藏1件。景德镇窑址出土同类残器证实,此类扁壶需分段制作,成品率不足5%。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