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清代竹雕山水笔筒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木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大英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20世纪初,大量清代竹雕笔筒因战乱、盗掘流入海外,部分经由古董商(如卢芹斋、山中商会)转售欧美。

文物描述

清代竹雕山水笔筒以文人雅趣为主题,多采用通景式构图,雕刻山水、亭台、高士、渔樵等场景。技法上融合浅浮雕、深雕、镂雕、留青**等工艺,刀法细腻,层次分明。部分精品笔筒刻有**名家款识**(如“芷岩”“梅邻”等),并配以诗文题刻,兼具艺术性与文学性。竹材经多年把玩,表面形成温润包浆,色泽由浅黄渐变为琥珀色或深棕,更显古朴典雅。

历史背景

清代竹雕艺术承袭明代传统,并在康乾时期达到鼎盛。文人雅士推崇竹刻,认为其象征高洁品格,故竹雕笔筒成为书斋必备之物。嘉定竹刻尤为著名,涌现出周颢、吴之璠、王梅邻等名家,风格或工细清雅,或豪放写意。清中期后,竹雕笔筒题材更趋多样化,除山水外,还常见人物故事、花鸟博古等,部分作品甚至模仿书画笔墨效果,极具文人意趣。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