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窑变盘(元代)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元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赖研究员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8609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过程
文物描述
多采用折沿造型,使盘子在视觉上更具层次感,同时也增加了器物的稳定性,方便使用和摆放。腹部较浅,敞口设计,这种造型使得盘子的容量适中,既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中盛放食物等物品的需求,又在外观上呈现出一种开阔、大气的感觉。底部为圈足,修足较为规整,但与宋代钧窑相比,元代钧窑盘的圈足往往更加宽厚,以支撑起厚重的胎体,足墙较直,足底有时会有乳突现象。
历史背景
元朝统一中国后,疆域辽阔,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为钧瓷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钧瓷窑变艺术得以在更广泛的地区传播延续。元代经济繁荣,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钧瓷生产在继承宋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地纷纷建立钧窑窑场,钧瓷的产量和规模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元代文化艺术领域崇尚自然质朴之风,反映在钧瓷上,便是窑变的天然成趣与器型的简洁大气,钧窑工艺传承久远,唐代创烧,宋代鼎盛,元代虽工艺略有变化,但保留了窑变这一核心技艺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