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纹象尊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商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夔纹象尊据传出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为湖南),1924年由波士顿收藏家希根森(Francis Lee Higginson)通过日本山中商会购得,后转售给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资金来自弗利尔捐赠基金。20世纪初,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部分通过古董商(如卢芹斋、山中商会)流入欧美市场。此象尊可能是在清末民初的战乱或盗掘中被带出中国,最终成为美国博物馆的藏品。
文物描述
夔纹象尊整体呈大象造型,象鼻上扬后卷曲,鼻端中空作为酒器的流口。象背有椭圆形开口,上覆一盖,盖钮为一只站立的小象,形成“大象驮小象”的独特设计。象身满饰精美纹饰 象鼻、象牙、象耳等细节刻画逼真,反映商代工匠对真实大象的观察。整体铸造精良,是商代青铜器中的艺术杰作。
历史背景
商代中原地区可能已无野生大象,但甲骨文记载商人曾猎象,并驯养用于战争或仪式。象尊的写实造型表明工匠可能见过真实大象,或受南方(如湖南)进贡的象牙、象皮影响。此类象尊主要用于祭祀或贵族宴饮,象征权力与财富。晚清至民国,大量商周青铜器因战乱、盗掘流失海外,夔纹象尊即其中之一,现成为研究商代艺术与礼制的重要实物。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