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商代玉蝉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机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97xxxx3595

流失过程

商代玉蝉的流失主要源于近代战乱与非法盗掘。20世纪初,殷墟等商代遗址遭大规模破坏,部分玉蝉被古董商贩卖至国际市场。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日军劫掠中国文物,部分玉蝉被运往日本,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机构。此外,西方考古队(如德国、法国)以“考察”名义获取文物,导致部分玉蝉流散海外。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外交与法律途径追回部分文物,但仍有不少存于海外博物馆或私人收藏。

文物描述

商代玉蝉多为青玉或白玉雕刻,造型古朴,可分为静态匍匐状和写实性蝉纹两类。静态玉蝉双翼收拢,头部圆眼或阴刻圆眼,部分有穿孔用于佩戴;写实性玉蝉纹饰与青铜器蝉纹相似,如尖吻、圆形大目、蕉叶形躯体,阴线刻画出翼部与尾部细节。部分玉蝉采用圆雕技法,如河北藁城台西村出土的商代晚期白玉蝉,颈部有弦纹,腹部阴刻线,工艺精细。商代玉蝉多用于贵族装饰或祭祀,象征身份与信仰。

历史背景

商代玉蝉承袭新石器时代(如石家河文化)的抽象风格,但更趋具象化,成为商周礼制与宗教象征。商代青铜器盛行蝉纹,玉蝉可能用于祭祀或贵族佩戴,如妇好墓出土的玉匕柄端雕蝉纹,与青铜器纹饰风格一致。商代玉蝉的工艺(如阴线刻、圆雕)为后世(如汉代玉琀蝉)奠定基础。晚清至民国,因战乱与盗掘,大量商代玉蝉流失海外,现成为研究商代玉器文化的重要实物。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