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亚若方彝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商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6250
流失过程
该方彝为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核心馆藏,源自实业家布兰德治(Avery Brundage)捐赠体系。1959至1975年间,布兰德治分批捐赠7700余件亚洲文物予该馆,其中中国青铜器800余件涵盖商周珍品。此器具体流转细节未公开,但属20世纪上半叶西方收藏家购藏的中国文物,非近年非法出境。2019年博物馆改建后,此类青铜器作为常设展品陈列,与商代“小臣艅犀尊”(刻27字铭文)、后赵青铜佛像(公元338年)并称镇馆之宝
文物描述
商代“亚若”方彝是晚期青铜礼器,通高约30厘米,呈长方形盖顶式样,盖钮作四面坡屋顶形,器身直腹圈足,四隅及中线设棱脊。主体饰三层花兽面纹,盖面与器腹辅以夔龙纹、云雷纹填地,圈足饰蝉纹。器内壁铸“亚若”二字铭文,表明其为商代“亚”族祭祀礼器,象征持有者“若”的宗族身份与宗教职能。方彝作为盛酒器,其封闭式设计利于保存鬯酒,繁缛纹饰与棱脊分割凸显商晚期青铜铸造的巅峰技艺,属典型“重酒文化”器物
历史背景
此方彝属商晚期(约公元前13-前11世纪),正值殷墟文化鼎盛期。“亚”为商代高等贵族称号,常见于青铜器铭文,代表与王室联姻或担任神职的宗族集团。“亚若”铭文佐证商代“族徽+私名”的祭祀传统,反映“亚”族分支参与王室宗教活动。方彝的兽面纹与棱脊设计兼具宗教威慑与权力象征功能——兽面(饕餮)被视为沟通人神的媒介,棱脊则强化器物神圣性,体现商人“事死如生”的祭祀理念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